面試言語理解與表達中常見的語言誤區(qū)
近年,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在全國公職類面試中出現的頻率不斷增加,但是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難以有效把握,尤其是對于語言表達應該如何拿捏更是云里霧里。然而語言是傳情達意的重要載體,考生需要通過恰切的語言才能展現自我性格、價值和能力,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給大家分享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中常見的語言誤區(qū),需要考生做好規(guī)避。
相關文章
分析誤區(qū)
1.語言不“美”
這里指的不“美”,更多是指語言表達缺乏感情,考生在面試時只顧對著考官表明自己的看法,對于演講、現場模擬等題型沒有做出語言上的區(qū)分,容易存在語音語調不協(xié)調、節(jié)奏感不強等問題,讓考官難以入情入境,不能夠在面試中打動考官。
2.語言不“簡”
在面試中語言不“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語言重復啰嗦和邏輯不清,接下來具體展開:
一是語言重復啰嗦。缺少歸納概括和在語言表達中存在“嗯”“那個”等口頭語較多,尤其是在現場模擬中,考生容易存在理解過度和總結太多的問題,導致考官失去耐心。
二是語言邏輯性差?忌驗閷λf的內容不夠熟練、準備不充分和思維邏輯差,造成言語的邏輯性混亂,進而導致語言不精練,這種情況經常在演講題目中容易出現,對于答題的邏輯是先總后分,還是總分總沒有明確的表述界限。
3.語言不“暢”
在演講題目中,語言的流暢性對于考生來講也是一大難題,考生經常會出現長時間卡頓和頻繁卡頓的情況,這些問題一般是因為考生日常語言積累不足、期望過高,導致表達不流暢。
4.語言不“深”
考生由于備考時間短、缺乏公職經歷等原因,導致語言積累不足,在語言表達中會出現“小白”語言,體現得不夠專業(yè)。
如何應對
1.全面“理解”題目
面試中由于受測評要素多樣、情境設置不同、話題多元等影響,使得答題節(jié)奏、語言表達等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對于比較沉痛的話題,語言風格呈現也需低沉。
2.語言表達要合理
有情感。在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中情緒是有多種多樣的,有歡快、沉穩(wěn)、悲慟等,考生可以依據題目進行調整,日?梢酝ㄟ^做演講、講故事等進行練習。
有邏輯。在語言表達中想要表達清晰,建議考生可以使用邏輯詞進行呈現,例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或者可以使用邏輯思維,例如從微觀到宏觀、直接到間接等。
有內容。在言語理解能力題型中也需要做到有理有據,可以通過數據、案例等呈現,來體現考生的能力,這就需要考生日常做好知識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