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wù)員網(wǎng):篇章閱讀練習(xí)13
所謂篇章閱讀就是攫取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篇文章的部分段落,然后針對性的出幾道題。需要考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做出來。很多考生在做這樣的題型時候,錯誤率很高。實際上,篇章閱讀≈片段閱讀題的綜合。考生在學(xué)習(xí)片段閱讀題的時候,把片段閱讀題分為通常分為八個小題型,主旨概括題、意圖推斷題、標(biāo)題添加題、態(tài)度觀點題、細(xì)節(jié)判斷題、詞語理解題、代詞指代題、語句銜接題。篇章閱讀往往是就是這幾種題型的混編。解題思路可以按照片段閱讀的題型來解答。本站發(fā)布了此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即篇章閱讀解題方法精講,考生可參考文中介紹的方法解答下列練習(xí)題。
作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的東漢銅奔馬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據(jù)云當(dāng)時被定名為“馬踏飛燕”,也有學(xué)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最后可能因為眾說紛紜,無奈之下取名為“銅奔馬”。“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愜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報》上撰文,更考定此物應(yīng)名“飛廉銅馬”。其根據(jù)有二:一是《后漢書·董卓傳》中有“飛廉銅馬之屬”的記載,二是“《三才圖會》里的飛廉圖,便是一只飛鳥”。愚意此說更屬不妥。
首先,《三才圖會》一書乃明朝嘉靖、萬歷間人所作,且《四庫提要》認(rèn)為其中采摭浩博,然間有冗雜虛構(gòu)之病。其次,關(guān)于“飛廉”,注家多有出入!赌·耕柱》云:“夏后啟使飛廉折金于山川。”《史記·秦本紀(jì)》云:“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以上兩書顯然認(rèn)為飛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訓(xùn)》高誘注:“飛廉,獸名,長毛有翼。”《楚辭·離騷》王逸注:“飛廉,風(fēng)伯也。”洪興祖補注:“飛廉,神禽,能致風(fēng)氣。”可見飛廉到底是人是神,是獸是禽,古人也無定論。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常有人騎神獸、駕神龍升天的景象,亦有騎馬的形象,但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銅馬是一件寫實的作品,馬足下的飛鳥亦然,所以很難將其與神話中的飛廉相提并論。至于《后漢書·董卓傳》所說,當(dāng)是飛廉歸飛廉,銅馬歸銅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屬”一詞。
然而,武威銅馬足下確有一鳥,其象征之意為人所關(guān)注。一提到馬,人們很快想到奔騰如飛,而飛燕的速度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歷朝多有以燕喻良馬之詩文,如南朝沈約詩有“紫燕光陸離”句,注:“紫燕,良馬也。”梁朝簡文帝詩云:“紫燕躍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紫燕亦指良馬。李善注謝靈運詩云:“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飛燕騮。”在古代,武威銅馬足下的飛燕無疑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這種造型讓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銅馬應(yīng)直截了當(dāng)取名為“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
1.以下不屬于作者為銅奔馬正名的原因的一項是( )。
A.作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的東漢銅奔馬,其名稱一直眾說紛紜
B.“馬踏飛燕”、“馬超龍雀”二名跟銅奔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銅奔馬”一名中雖然有奔馬,但是沒有飛燕,不能令人滿意
D.“飛廉銅馬”一名,比起“銅奔馬”、“馬踏飛燕”等更遜一籌
2.以下不屬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證據(jù)的一項是( )。
A.《三才圖會》一書撰寫時代太晚,且有冗雜虛構(gòu)之病
B.飛廉是人還是神,是獸還是禽,古人的說法并不一致
C.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就有人騎神獸、駕神龍的景象
D.《后漢書·董卓傳》“飛廉銅馬之屬”中,飛廉和銅馬應(yīng)是兩物
3.對原文最后一段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古到今的詩文中,有許多用燕子比喻良馬奔騰如飛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的“二句”指“紫燕光陸離”、“紫燕躍武”二句
C.銅奔馬足下有一鳥,文中透露出這種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馬速度快于飛燕
D.作者認(rèn)為,“紫燕騮”、“飛燕騮”的名稱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銅奔馬的造型
4.根據(jù)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四庫提要》雖然比《三才圖會》晚出,卻是一部權(quán)威性的著作
B.高誘、王逸、洪興祖三人都是我國古代學(xué)問淵博的注釋家
C.在漢代畫像石中,凡是有人騎馬形象的圖案,就不屬于神話故事
D.在體會古人創(chuàng)意這一點上,“飛廉銅馬”和“紫燕騮”兩個命名是相似的
江蘇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參考答案及解析:
1. B【解析】B項中所謂“馬踏飛燕”、“馬超龍雀”只是作者用來說明“眾說紛紜”的根據(jù),以后作者再也沒有提起這兩個名稱的合理性,也沒有因為這兩個名稱未被采用而感到可惜,故B項說法有誤。
2.C【解析】本題要求選出不屬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的證據(jù),應(yīng)該選C項。因為原文第三段中,作者指出在漢代畫像石中,“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也就是說,在漢代人們的心目中,寫實風(fēng)格的馬不同于神話風(fēng)格的獸。
3.D【解析】原文說“‘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正符合古人原創(chuàng)意識,又切合銅奔馬造型的意思,因此D項才是正確的。
4.C【解析】作者在原文第三段中說,在漢人畫像石的圖案中有人騎神獸的形象,也有人騎馬的形象,雖然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兩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是作者并沒有說神獸和馬分別出現(xiàn)在兩種不同的圖案中,更沒有說凡是有人騎馬形象的圖案中,就沒有神獸、神龍的形象,就不屬于神話故事。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江蘇公務(wù)員網(wǎng):篇章閱讀練習(xí)12
相關(guān)文章
作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的東漢銅奔馬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據(jù)云當(dāng)時被定名為“馬踏飛燕”,也有學(xué)者引經(jīng)據(jù)典,將其定名為“馬超龍雀”。最后可能因為眾說紛紜,無奈之下取名為“銅奔馬”。“銅奔馬”一名雖然簡明扼要,但有馬無燕,未愜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報》上撰文,更考定此物應(yīng)名“飛廉銅馬”。其根據(jù)有二:一是《后漢書·董卓傳》中有“飛廉銅馬之屬”的記載,二是“《三才圖會》里的飛廉圖,便是一只飛鳥”。愚意此說更屬不妥。
首先,《三才圖會》一書乃明朝嘉靖、萬歷間人所作,且《四庫提要》認(rèn)為其中采摭浩博,然間有冗雜虛構(gòu)之病。其次,關(guān)于“飛廉”,注家多有出入!赌·耕柱》云:“夏后啟使飛廉折金于山川。”《史記·秦本紀(jì)》云:“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以上兩書顯然認(rèn)為飛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訓(xùn)》高誘注:“飛廉,獸名,長毛有翼。”《楚辭·離騷》王逸注:“飛廉,風(fēng)伯也。”洪興祖補注:“飛廉,神禽,能致風(fēng)氣。”可見飛廉到底是人是神,是獸是禽,古人也無定論。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常有人騎神獸、駕神龍升天的景象,亦有騎馬的形象,但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銅馬是一件寫實的作品,馬足下的飛鳥亦然,所以很難將其與神話中的飛廉相提并論。至于《后漢書·董卓傳》所說,當(dāng)是飛廉歸飛廉,銅馬歸銅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屬”一詞。
然而,武威銅馬足下確有一鳥,其象征之意為人所關(guān)注。一提到馬,人們很快想到奔騰如飛,而飛燕的速度同樣也是毋庸置疑的。歷朝多有以燕喻良馬之詩文,如南朝沈約詩有“紫燕光陸離”句,注:“紫燕,良馬也。”梁朝簡文帝詩云:“紫燕躍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紫燕亦指良馬。李善注謝靈運詩云:“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飛燕騮。”在古代,武威銅馬足下的飛燕無疑是用來比喻良馬之神速,這種造型讓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銅馬應(yīng)直截了當(dāng)取名為“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
1.以下不屬于作者為銅奔馬正名的原因的一項是( )。
A.作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的東漢銅奔馬,其名稱一直眾說紛紜
B.“馬踏飛燕”、“馬超龍雀”二名跟銅奔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銅奔馬”一名中雖然有奔馬,但是沒有飛燕,不能令人滿意
D.“飛廉銅馬”一名,比起“銅奔馬”、“馬踏飛燕”等更遜一籌
2.以下不屬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證據(jù)的一項是( )。
A.《三才圖會》一書撰寫時代太晚,且有冗雜虛構(gòu)之病
B.飛廉是人還是神,是獸還是禽,古人的說法并不一致
C.兩漢之間神話頗多,漢代畫像石中就有人騎神獸、駕神龍的景象
D.《后漢書·董卓傳》“飛廉銅馬之屬”中,飛廉和銅馬應(yīng)是兩物
3.對原文最后一段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古到今的詩文中,有許多用燕子比喻良馬奔騰如飛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馬”的“二句”指“紫燕光陸離”、“紫燕躍武”二句
C.銅奔馬足下有一鳥,文中透露出這種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馬速度快于飛燕
D.作者認(rèn)為,“紫燕騮”、“飛燕騮”的名稱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銅奔馬的造型
4.根據(jù)原文所給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四庫提要》雖然比《三才圖會》晚出,卻是一部權(quán)威性的著作
B.高誘、王逸、洪興祖三人都是我國古代學(xué)問淵博的注釋家
C.在漢代畫像石中,凡是有人騎馬形象的圖案,就不屬于神話故事
D.在體會古人創(chuàng)意這一點上,“飛廉銅馬”和“紫燕騮”兩個命名是相似的
江蘇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參考答案及解析:
1. B【解析】B項中所謂“馬踏飛燕”、“馬超龍雀”只是作者用來說明“眾說紛紜”的根據(jù),以后作者再也沒有提起這兩個名稱的合理性,也沒有因為這兩個名稱未被采用而感到可惜,故B項說法有誤。
2.C【解析】本題要求選出不屬于作者否定“飛廉銅馬”一名時所用的證據(jù),應(yīng)該選C項。因為原文第三段中,作者指出在漢代畫像石中,“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在這些圖案中各有其形”,也就是說,在漢代人們的心目中,寫實風(fēng)格的馬不同于神話風(fēng)格的獸。
3.D【解析】原文說“‘紫燕騮’或‘飛燕騮’,此名恰合古意,最為雅致貼切”,正符合古人原創(chuàng)意識,又切合銅奔馬造型的意思,因此D項才是正確的。
4.C【解析】作者在原文第三段中說,在漢人畫像石的圖案中有人騎神獸的形象,也有人騎馬的形象,雖然神獸歸神獸,馬歸馬,兩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是作者并沒有說神獸和馬分別出現(xiàn)在兩種不同的圖案中,更沒有說凡是有人騎馬形象的圖案中,就沒有神獸、神龍的形象,就不屬于神話故事。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江蘇公務(wù)員網(wǎng):篇章閱讀練習(xí)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