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短文,完成41~45題。
遺傳性疾病是因體內某種基因缺乏、基因缺欠或突變所引起的。如果能對其中病態(tài)基因,
進行補償,替代可修,就能在治療遺傳性疾病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因此,現(xiàn)代醫(yī)學誕生了一
個新科目。
目前可行的是將患者細胞所需要的基因與適當?shù)妮d體重組,轉移于受體細胞(靶細胞)內,
轉移基因既有表達功能的外源性基因在受體細胞內表達并產生前所未有的基因產物,從而達
到治療遺傳性疾病的目的。它也是基因替代與修復奠定了基礎。
將生殖細胞(受粗卵)作為靶細胞的基因治療有根治效果,可在當代及患者后生殖的后代
中免除遺傳性疾病,但目前不能應用于人類,因為它能抑制某些基因遺傳,一旦失控,哪怕只有
一例,也為傳統(tǒng)的人倫觀念所不允許。將無遺傳觀念的體細胞作為靶細胞則是可行的,但療效
報告中不會貿然出“根治”的字樣。
更重要的是選擇目的基因,它是補償缺欠基因的外源正常基因,通常取自正常供體細胞基
因組DNA或人工合成DNA的片段。供轉移的目的基因必須結構完整,轉移后能隨細胞分裂
而復制或分裂。
這兩個選擇是治療遺傳疾病的第一步。
41.文中“一個新科目”是指:
A;蛱娲 B.基因治療
C.遺傳治療 D.遺傳替代
42.準確概括目前治療遺傳性疾病的新作法及其目的的是哪一項:
A.用正常基因修復病體基因,以改善變異基因的功能
B.用正;蛱娲儺惢,以改善遺傳基因的功能
C.將有表達功能的外源性基因轉移到靶細胞內,以補償缺損基因的功能
D.將外源性基因的表達功能轉移到靶細胞內,以替代缺損基因的功能
43.“療效報告中不會貿然出現(xiàn)‘根治’的字樣”的重要原因是:
A.治療后,很難抑制患者病態(tài)基因的遺傳
B.治療后,很難抑制患者后代的病態(tài)基因
C.這種治療不能對后代的病態(tài)基因進行改造
D.這種治療只能對患者的病態(tài)基因產生影響
44.文中這“月個選擇”是指:
A.選擇轉移基因與供體細胞基因組
B.選擇載體重組與正;
C.選擇體細胞和外源基因
D.選擇靶細胞和目的基因
45.第二段中“它”指代的是:
A.外源性基因 B.受體細胞
C.轉移基因 D.載體重組
參考答案:
41.B 42.C 43.A 44.D 45.C
更多詳情請查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ww.5y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