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邏輯答題技巧
行測對于樸素邏輯的考查比重較大,部分考生曾經(jīng)學(xué)過用排除法、假設(shè)法或找突破口等方法來解樸素邏輯題目。可有時面對題目,我們會糾結(jié)要用什么方法。如果了解一些方法使用的識辨技巧,做樸素邏輯可能會更加高效。江蘇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樸素邏輯不為人知的一些識辨技巧。
相關(guān)文章
一、結(jié)合問法,巧用代入
當(dāng)出現(xiàn)“以下哪項可能為真/可能正確”的問法時,可用代入法,即把選項依次與題干比較對照,排除錯誤。
什么情況下才會問“可能正確”?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命題人的意圖。即題干給出的條件并不足以推出一個唯一確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其結(jié)果存在多種可能。否則,命題人可以直接理直氣壯地問“下列哪個選項一定正確”。因此,當(dāng)問法為“可能正確”的時候,若從題干條件入手正向推理,會比較復(fù)雜,存在多種可能結(jié)果。而逆向思維,直接將選項代入,解決問題往往更容易。
【例題】針對一塊園地,園藝師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牡丹、芍藥至多種植一種;
(2)如果種植芍藥,則不能種植蝴蝶蘭和玫瑰;
(3)牡丹、玫瑰至少種植一種。
實際種植時,上述三條建議只有一條被采納。
根據(jù)以上陳述,以下最可能符合實際種植情況的是:
A.牡丹、芍藥和玫瑰均種
B.種植芍藥,但不種植蝴蝶蘭、玫瑰
C.芍藥、蝴蝶蘭和玫瑰均種
D.種植蝴蝶蘭,但不種植玫瑰、芍藥
【題目解析】
此題就適用于代入法,題干要求的是一種建議被采納,但不知道哪個條件被采納,假設(shè)法就會讓問題變復(fù)雜。題干被問及哪項“最可能符合實際情況”,就可以代入看哪個選項是只符合一個建議。A代入(1)不符合,代入(2)不符合,代入(3)符合,所以A就是正確的。再看B代入(1)符合,代入(2)符合,代入(3)不符合,B符合了兩條建議,所以不是正確答案。剩下的C和D依次類推。
二、條件錯綜復(fù)雜,巧用圖表
當(dāng)題干出現(xiàn)很多錯綜復(fù)雜的條件但在描述元素間對應(yīng)關(guān)系時,可用圖表法,條件關(guān)系可一目了然。
【例題】A、B、C、D四人分別到甲、乙、丙、丁四個單位的一個單位去辦事。已知甲單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單位星期三不接待,丙單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單位星期二、四、六接待,星期日四個單位都不辦公。一天,他們議論起哪天去辦事:
A說:“你們可別像我前天那樣,在人家不接待的日子去。”
B說:“我今天必須去,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
C說:“我和B正相反,今天不能去,明天去。”
D說:“我從今天起,連著四天哪天去都行。”
則這一天是星期幾?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題目解析】
此題單看題干條件表述,信息比較雜亂。你知道C說“今天不能去”能排除哪一天嗎?你知道D說“連著四天哪天去都行”蘊含什么深層信息么?但如果把條件轉(zhuǎn)換為圖表,信息就條理多了,如下圖: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D說“連著四天都行”,那只能是甲單位,而且一定今天是周二或者周三。C說“今天不能去”,說明今天一定不是周二、周六。所以今天確定了,一定是周三。畫完表,直接看選項,是不是比只看條件推理直觀得多?所以當(dāng)對應(yīng)性問題條件較多時,圖表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工具,可以大大改善我們的做題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