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為了什么理由考研與公務員嗎
為了什么理由而堅定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為了什么動力而堅持。
相關文章
身在公司內,見過了無數(shù)志在公考想要改變目前工作和生活現(xiàn)狀的人,也見過了很多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畢業(yè)生。不過讓我印象極深的還是那個從初中一路逆襲到上岸的大學生。他順利上岸后我曾專門和他一起吃過一頓飯,也只為了更加詳細的了解他曾經(jīng)的故事。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一些經(jīng)歷,希望能對迷茫中的大家一點幫助和啟迪。
或許說他從初中開始逆襲并不準確,初中的他仍然是一個處在叛逆期不求上進,且依仗著九年義務教育的特權打架找事的“小混混”,初中的他在鎮(zhèn)立中學,作為無數(shù)家長聞之色變的最差初中之一,自然離縣內的其他中學差距甚遠,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在渾渾噩噩的度日。他自然也不例外,一直到了高中,去了縣里更加偏僻的一所職高學汽修,或許人生也會就像他手底下的汽車一樣,車輪和底盤都在,但方向盤已經(jīng)不知道被扔到哪去了。
然后某一天的文化課里,老師提了一個很平常的問題:你們?yōu)槭裁炊鴮W習。之所以說這個問題很平常,是因為可能屏幕前的大家在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無數(shù)的被詢問過這個問題,也隨口就能說出很多既宏偉又漂亮的目的和動力。
但是他卻在座位上思考了半天,等輪到他上臺的時候,他說:“我要為了父母而學習”,這是一個標準的答案,也可能是讓大家嗤之以鼻的一個煽情答案。但他以后的人生卻真的因為這句話而改變了。
我特地問過他,為什么“為了父母而學習”會給他這樣大的內驅力,他沉默了一會,回答我說,他真的覺的父母老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幾個字在他上講臺之前一字一字的錘在他的胸口,讓他不停的思考初中那三年的放縱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會給父母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是否能對得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寄托在他身上的希望。
總之,在那天之后,他請了假,回家跟父母談了一天,他要轉學,要轉到縣里的其他正規(guī)高中去學習,他說他一定要考上本科,也一定會考上本科。
后面就是一系列的走程序,轉學籍,因為他是他們高職內幾乎聞所未聞的想要自己沖出魚塘去縣里高中讀書的學生,所以在手續(xù)上辦的很快,但校長專門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說他的學籍不會給他轉到高中,他的高考成績也會記錄到職高里,我也能多少明白校長也對他寄予了希望,希望他能真的考上本科能讓他們這所職高也長長臉。
所以交完了高額的借讀費,他順利轉到了高中讀高二,也因為基礎弱的原因,他再三考慮后選擇了文科班,他們的高中文科只有八個班,理科班是接近文科班數(shù)量的三倍,而且文科普通班同重點班相比無論是學生數(shù)量還是教學質量也都差了一大截,但他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而是每天定鬧鐘五點十分然后起床去教室早讀。
對每個人來說,定個漂亮的目標然后在起跑線開始往前沖并不難,難的是在一場五千米的長跑中如何跑完剩下的四千五百米,而更難的,則是如何拖著自己的身體挪完最后的一千米。
但是他真的做到了,高二上學期在文科普通班并沒有抑制住他逆襲的過程,在高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他一舉沖進了年級第三十一,兩個文科重點班的學生被他領先了三分之二。
他說他當時拿著成績單去找的年級主任,年級主任又拿著成績單去找的校長,找完這一趟的結果就是高二下學期他順利坐在了兩個文科重點班其中一個的教室里。從職高到高中,從普通班到重點班,他依然沒有停下他繼續(xù)長跑的腳步。對于重點班前二十的同學來說,所需要考慮的不是上不上一本的問題,而是上一個什么樣的一本的問題,所以這年級第二十名是一個分水嶺,前面的人前進一步異常困難,而后面的人想要擠進這個隊伍也并不容易。
在高二的月考和期中期末考里,他幾次沖擊年級前二十都失敗了,一直到進入高三,各種壓力都接連砸在身上,班上的不少同學成績都出現(xiàn)了大幅度下滑,幾場月考下來年級前二十的人換了幾批,他自然也不例外,成績甚至一度下滑到了班級的末尾,他自然也為此急到撓心。似乎這樣的現(xiàn)象在每一年的高三都會出現(xiàn),所以班主任處變不驚特地開了兩場班會來給他們疏導壓力,校長也明確下令規(guī)定,任何科目都不準占用任何一節(jié)體育課,終于,絕大部分人的成績還是慢慢回到了正軌,他也穩(wěn)定在了年級二十前后,當然,“后”的次數(shù)比較多。
就這樣一直到了高考,考前,班主任讓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個自己的目標和高考分數(shù),做成“KT板”掛在教室外,他也寫了自己的目標分數(shù)和一句話,那句話仍然是“為了父母而學習”,而目標分數(shù)是超過一本線
直到高考結束,他成了全班52個人里,唯一達到了目標分數(shù)的人,因為正好趕上了本省的高考改革向全國卷看齊,此前他們都是本省獨立命題,所以文綜在題型和難度上都驟增很多,但他對歷史和地理的理解十分透徹,知識點的記憶深度也極強,所以雖然有改革,但對他的影響要弱于對其他人的影響。而他一直以來的弱項數(shù)學 ,則意外的成為了當年最簡單的科目,簡單到讓每一個坐在考場上的人都感到不真實。
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加持下,他順利超過了當年的一本線一分,也正是這一分讓他成為他們班唯一達成了高考目標的人,這一分對于他高一之前的人生來說則就是天差地別。他職高的校長和老師專門為他發(fā)來了祝賀并制作了橫幅掛在校門口,他也成為了他們職高史上第一個過一本線的人。
可是這依然沒有結束,在千挑萬選壓著錄取分數(shù)線進入了一個一本學校以后,他還是沒有放棄繼續(xù)往前跑的動力,他的大學在海邊,于是租了一輛自行車繞著城市的海岸騎了一圈,大學期間參加了社團,并利用空余時間一直在做兼職,甚至有一段時間說服了一個小團隊一起創(chuàng)業(yè),做他們大學和周邊地區(qū)的外賣,主打健康輕食,積累了一些的經(jīng)濟基礎,后來因為種種的原因,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被迫終止。
直到大四,他選擇了要報考公務員,原因很簡單,他可以回到家鄉(xiāng),在父母所在的城市定居,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和一個圓滿的家庭也一直是他的父母所期盼的。于是拿著他打工和創(chuàng)業(yè)期間所賺到的錢來中公報了一個全程的面授班。
我不得不承認,他是我見過的最有毅力的人,我之前并不相信身邊真的會有這樣能夠一路逆襲,從一所鎮(zhèn)上最差中學到職高,從職高到高中,從普通班到重點班,再從專科的水平一路殺進一本院校的人,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那句“為了父母學習”到底能給他多大的動力。
國考他過了線,但最終放棄了那個機會,因為他壓著錄取線進的學校,所學的專業(yè)自然也就屬于調劑的一個冷門專業(yè),在國考中對著職位表挑了半天,也只能選了一個南方的三不限崗位,離家太遠成了他放棄的理由。
于是他再次瞄準了省考,毫無意外,筆面沒有遇到任何阻礙進了省直,離家近,工資高,工作又體面,或許人生贏家說的就是他吧。說了很多,在敲鍵盤的時候也想了很多,我們總會為了許多事而下定決心,或許是為了下一次的考試能夠有提升,或許是為了下一份的工作更完美,也或許是為了選房時讓你瞠目結舌的房價。
但為了什么理由而下定決心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你是否為此而拼盡全力。
希望能夠給予正在備考的你一點動力與啟迪,也希望每個為了自己夢想奮斗的你,能看到彼岸為你流瀉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