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數(shù)字脫貧與戴著帽子不愿意摘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數(shù)字脫貧與戴著帽子不愿意摘。江蘇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江蘇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更多江蘇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 最新版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組合用書
仔細研讀下文>>>2018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數(shù)字脫貧與戴著帽子不愿意摘
數(shù)字脫貧與戴著帽子不愿意摘
【背景鏈接】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當聽到李希代表介紹遼寧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工作時,總書記問:遼寧現(xiàn)在還有多少貧困人口?李希答:還有50萬?倳浿赋,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記者會上表示,有兩種情況,都是不正確的,需要糾正。一種是層層加碼。省里說是2019年,市里說2018年,縣里說2017年,諸如此類的。凡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層層加碼的,必然后面會出現(xiàn)“數(shù)字脫貧”,對于這種現(xiàn)象是要糾正的,必須是真正的脫貧,實事求是。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近年來,中央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最終目的是為了脫貧,讓人民群眾過上富足生活。假脫貧、數(shù)字脫貧容易受到關注,因為這個過程中涉及的欺上瞞下、編造蒙混等行為,不僅反映了一個地方領導干部的作風和態(tài)度問題,同時直接損害了貧困戶的實際利益,極易激起群眾強烈的反感。相比之下,“戴著帽子不愿意摘”卻就意味著政策傾斜,意味著大量項目資金和轉移支付。用上級下?lián)艿姆鲐毧?ldquo;堵住”貧困戶的嘴,即便中間有部分截留或挪用,但對貧困戶來說總有點實惠,“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易引發(fā)外界關注。
“戴著帽子不愿意摘”,看似危害小,實則不然。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經濟學里“逆向選擇”:即使在外界幫助下有可能脫貧或達到脫貧標準,一些地方領導干部也會千方百計“返貧”,以致各方的扶貧投入如同掉入了無底洞,特別是涉及扶貧資金分配,倘若沒有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就不能幫助真正需要的地方解決問題。
概括起來,“假脫貧”和“不愿意脫貧”,其實是扶貧過程中地方干部責任意識的“一體兩面”,如果說前者可能是因為做了沒做好或者做了沒做成的話,那么后者則干脆是“等著天上掉餡兒餅”,不想做、不愿意做。無論哪種情形,歸根到底就是這些地方的領導干部投機取巧,沒有秉持謀發(fā)展、做實事的態(tài)度,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建立“造血”功能。
而爭相“哭窮”只為了戴上貧困縣的帽子、貧困縣建起了豪華辦公樓……凡此種種,暴露了以往那種“大水漫灌”式的扶貧漏洞。過去,認定貧困縣主要靠三個指標,即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但統(tǒng)計學告訴我們,凡是過分強調“平均”,就有可能遮蔽真正的問題。此外,如果扶貧資金使用范圍過于籠統(tǒng),就有可能在資金安排的優(yōu)先順序上出現(xiàn)偏差,錢一定不能全都花在刀刃上,既可以“懶政”又能“名正言順”向上面要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參考對策]
專家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對那些脫了貧又裝貧的地方,這種制度設計是必要的。畢竟各方的扶貧資金是有限的,既然脫貧,就沒理由再向上級伸手。不能忽視的是那些享受慣了政策福利,把貧困變成了資本,刻意降低發(fā)展速度,讓退出機制失靈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把精準扶貧進一步落到實處,比如在進行政策扶植的時候配套約束機制,確保扶貧資金的使用更加精準,擠壓出地方政府可能借機留占的“油水”,同時對貧困縣新建樓堂館所、財政資金扶貧投入、縣城建設等方面作限制性規(guī)定和具體要求,杜絕戴貧困帽子、過富裕日子的現(xiàn)象。
第二,要將扶貧納入到一個地方的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以此來突出地方領導干部謀發(fā)展的責任。進一步言之,在科學、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一整套精細化的脫貧及責任方案:一個地區(qū)、一個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供利用的資源稟賦是什么,能夠帶動發(fā)展的項目和機遇有哪些,具體落實上由誰來抓、怎么抓,到期的考核標準是什么,又會有哪些相應的獎勵和問責,以此激發(fā)起干部真正做事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