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大搜羅
根據(jù)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大綱,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法律知識、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經(jīng)濟知識和科技常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現(xiàn)代史及其他知識等。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www.5yxx.com)提醒,相關練習題可參考公考博士團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系列或者2014年江蘇公務員考試通用教材復習。
地理常識
一、四大高原
1.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
2. 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是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3. 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松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4. 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二、四大盆地
1.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巖,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
2.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3.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4. 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
三、三大平原
1. 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2.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3.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wǎng)密布,湖泊眾多。
河流、湖泊與海洋
一、河流
1.長江: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jīng)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自治區(qū),注入東海,是我國第一長河。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水利工程。
2. 我國第二長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經(jīng)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shù)?個省、自治區(qū),注入渤海。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治黃的關鍵是治沙。
3.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二、湖泊
我國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三、海洋資源
1. 漁場形成有利條件第一,寬淺大陸架,水溫適宜;第二,河流注入帶來豐富有機質、營養(yǎng)鹽類;第三,寒暖流交匯,也使營養(yǎng)鹽類豐富。這樣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長,為魚類提供了充足餌料。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2.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產(chǎn)鹽國,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
3. 我國海洋中礦產(chǎn)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chǎn)。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古代科技成就
1.哈雷彗星記錄:公元前613年,《春秋》記載 “有星孛入于北斗”,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2.《甘石星經(jīng)》:世界最早天文學著作。
3.太陽黑子: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4.張衡: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fā)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5.僧一行:《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系統(tǒng)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chuàng)始人。
6.郭守敬:創(chuàng)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
數(shù)學成就
1.《九章算術》: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它的出現(xiàn)標志中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圓周率:魏晉時期的數(shù)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的數(shù)值范圍,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
建筑成就
1.都江堰: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是中國建設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趙州橋: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
近代抗爭史
一、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 滿清統(tǒng)治后期最為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飯同食的大同社會
2. 《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中國第一套具有發(fā)展資本主義意愿的政治綱領)
二、洋務運動(1861-1894)
1. “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改良運動
2. ①興辦近代企業(yè) (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規(guī)模較大稱之為近代軍事工業(yè)的兵工廠; ②建立新式海陸軍 (19世紀90年代建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北洋水師(主力)(李鴻章)); ③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三、戊戌變法(1898)
1. 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
2. 公車上書,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等
目的: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四、辛亥革命(1911)
1. 目的:推翻清朝的專制統(tǒng)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2. 結果: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D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五、五四運動(1919)
1919年5月4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二十一條”的簽訂。中國人一忍再忍,終于爆發(fā)了。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年江蘇公務員備考倒計時:20天
相關文章
地理常識
一、四大高原
1.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
2. 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是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3. 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松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4. 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二、四大盆地
1.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巖,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
2.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
3.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4. 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
三、三大平原
1. 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2. 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3.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wǎng)密布,湖泊眾多。
河流、湖泊與海洋
一、河流
1.長江: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jīng)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自治區(qū),注入東海,是我國第一長河。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水利工程。
2. 我國第二長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經(jīng)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shù)?個省、自治區(qū),注入渤海。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治黃的關鍵是治沙。
3.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二、湖泊
我國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三、海洋資源
1. 漁場形成有利條件第一,寬淺大陸架,水溫適宜;第二,河流注入帶來豐富有機質、營養(yǎng)鹽類;第三,寒暖流交匯,也使營養(yǎng)鹽類豐富。這樣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長,為魚類提供了充足餌料。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2.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產(chǎn)鹽國,長蘆鹽場是我國最大的鹽場。
3. 我國海洋中礦產(chǎn)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chǎn)。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古代科技成就
1.哈雷彗星記錄:公元前613年,《春秋》記載 “有星孛入于北斗”,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2.《甘石星經(jīng)》:世界最早天文學著作。
3.太陽黑子: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4.張衡: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fā)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5.僧一行:《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系統(tǒng)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chuàng)始人。
6.郭守敬:創(chuàng)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
數(shù)學成就
1.《九章算術》: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它的出現(xiàn)標志中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圓周率:魏晉時期的數(shù)學家劉徽,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的數(shù)值范圍,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
建筑成就
1.都江堰: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是中國建設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趙州橋: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橋。
近代抗爭史
一、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 滿清統(tǒng)治后期最為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飯同食的大同社會
2. 《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中國第一套具有發(fā)展資本主義意愿的政治綱領)
二、洋務運動(1861-1894)
1. “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改良運動
2. ①興辦近代企業(yè) (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規(guī)模較大稱之為近代軍事工業(yè)的兵工廠; ②建立新式海陸軍 (19世紀90年代建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北洋水師(主力)(李鴻章)); ③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三、戊戌變法(1898)
1. 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
2. 公車上書,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等
目的: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四、辛亥革命(1911)
1. 目的:推翻清朝的專制統(tǒng)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2. 結果: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D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五、五四運動(1919)
1919年5月4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中國工人階級的壯大,新文化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再加上歐洲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二十一條”的簽訂。中國人一忍再忍,終于爆發(fā)了。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2014年江蘇公務員備考倒計時:2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