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模擬題(1)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結束,而2014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也將于2013年上半年拉開帷幕。很顯然,對于廣大應試者而言,激烈的競爭勢必會演變成一場無情的廝殺。對于那些希望能在江蘇省公務員考試中一展抱負的考生來說,如何快速提高應試能力,在短期內取得最佳復習效果,是其最關心的焦點問題。 而公共基礎知識向來以考點散、知識雜、題目難著稱。其復習難度之大,令不少考生談之色變,更有部分考生直接放棄這部分復習,美其名曰“復習與不復習沒什么區(qū)別”。江蘇公務員考試(www.5yxx.com)專家認為,公共基礎知識的復習,是一定要多多練習:
相關文章
本試卷第1~70題為客觀題,請在客觀題答題卡上作答。第六大題論述題為主觀題,請在主觀題答題卡上作答。請注意:考生必須在指定的答題卡上作答,否則一律無效。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選項中選擇最恰當?shù)?項,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題號下涂黑所選答案的信息點,在試卷上作答一律無效。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人們常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主要說明了(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的唯一原因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
C.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D.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
2.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A.快速發(fā)展 B.與時俱進 C.改革開放 D.實事求是
3.我國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類型是( )。
A.社會保險 B.社會救濟 C.優(yōu)撫安置 D.社會福利
4.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是(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C.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D.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5.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 )。
A.經濟建設 B.能源問題
C.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 D.外交關系
6.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驗的核心是必須做到( )。
A.改革開放 B.發(fā)展生產力
C.“三個代表” D.與時俱進
7.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 )。
A.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B.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唯一的經濟制度
C.我國經濟特區(qū)的經濟制度
D.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8.政府轉變職能的根本途徑是( )。
A.加強宏觀調控 B.完善市場體系
C.實行政企分開 D.轉化企業(yè)經營機制
9.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國國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及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是( )。
A.國民生產總值 B.國內生產總值
C.國民收入 D.社會總產值
10.下列不屬于現(xiàn)代市場經濟基本要素的是( )。
A.市場主體 B.市場規(guī)則
C.市場體系 D.宏觀調控體系
11.稅收征收的依據是法律,憑借的是政治權利,這說明稅收具有( )特征。
A.無償性 B.固定性 C.公平性 D.強制性
12.下列關于赤字對國家經濟影響不正確的說法是( )。
A.影響國家支付能力 B.國家外匯儲備增加
C.國際債務增加 D.國內通貨膨脹
13.由法律關系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能力是( )。
A.行為能力 B.行動能力
C.權力能力 D.權利能力
14.行政相對人在行政訴訟中能( )。
A.做原告 B.做被告
C.既可以是原告,也可以是被告 D.視情況而定
15.行政裁決的對象是( )。
A.經濟糾紛 B.行政糾紛 C.行政合同糾紛 D.民事糾紛
16.所謂彩色木刻畫就是用木刻套印的方法印成畫幅,人物、花鳥、山水……差不多跟中國畫畫家筆下的真跡一模一樣。我家里掛著一幅新羅山人的花鳥畫,一塊石頭前伸出一枝海棠,三個紅胸鳥停在枝上,上下照應,瞧那神色,像是正在那里使勁地叫呢!
文中加點字,運用不恰當?shù)氖? )。
A.所謂 B.差不多 C.照應 D.神色
17.下列成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量體栽衣 甚囂塵上
B.提綱挈領 落華流水
C.惱羞成怒 腹背受敵 D.禮儀廉恥 里應外合
18.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其中,漢族固有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9.近年來,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CPI數(shù)據成為反映社會經濟生活狀況的“晴雨表”。下列關于CPI的表述錯誤的是( )。
A.CPI是反映我國通貨膨脹程度的主要指標
B.CPI用于衡量消費者經常購買的確定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
C.按年度計算的CPI變動率不能反映通貨緊縮的程度
D.CPI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指標
20.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 )的集中體現(xiàn)。
A.戰(zhàn)略方針 B.基本政策
C.體制機制 D.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多項選擇題(在下列選項中至少有2項是符合題意的,請找出恰當?shù)倪x項,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題號下涂黑所選答案項的信息點,在試卷上作答一律無效。本大題共有15小題,每小題1.2分,共18分。)
21.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個基本命題。實事求是中的求實精神與實用主義的實用原則都講實際,但它們的精神實質迥然不同,其區(qū)別在于( )。
A.前者所求的“是”為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后者追求的是實際效果
B.前者所講的“實際”為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后者是個人經驗
C.前者以客觀實際為出發(fā)點,后者以個人的經驗和行動為出發(fā)點
D.前者是一種普遍性的方法原則,后者代表美國特有的思維方式
22.“未秋先秋,踏斷蠻牛”、“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莊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這些農諺告訴我們的哲學道理是( )。
A.用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的觀點看問題
B.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堅持規(guī)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tǒng)一
D.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前提
23.按照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黨和國家全面推進的建設有( )。
A.經濟建設 B.政治建設 C.文化建設 D.社會建設
24.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有( )。
A.科教興國戰(zhàn)略 B.人才強國戰(zhàn)略
C.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D.科教興農戰(zhàn)略
25.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包括( )。
A.罪刑法定原則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C.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D.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26.甲一直暗戀同學乙,某日趁乙不備偷拍其換衣服的照片,并以此要挾乙與自己結婚。乙只好同意和甲結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侵犯了乙的隱私權
B.乙可以在婚姻登記后向人民法院請求撤銷婚姻
C.乙有權主張婚姻無效
D.乙只能在結婚一年后提出離婚申請
27.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基本表現(xiàn)是( )。
A.憲法的制定必須具有嚴格的程序
B.憲法的修改必須具有嚴格的程序
C.法律的制定必須依據憲法
D.法律與憲法相抵觸無效
28.下列各項中屬于合同法基本原則的是( )。
A.自愿原則 B.誠實信用原則
C.效率優(yōu)先原則 D.平等原則
29.下列( )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A.甲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
B.乙曾被開除公職
C.丙曾因違反交通規(guī)則被罰款
D.丁曾受過黨紀處分
30.下列不屬于內部行政監(jiān)督主體的有( )。
A.檢察院 B.監(jiān)察局 C.人大及其常委會 D.人民法院
31.發(fā)展低碳經濟,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政府的角色應該是( )。
A.各方利益的協(xié)調者 B.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C.企業(yè)管理的參與者 D.市場秩序的監(jiān)督者
32.按三次產業(yè)分類法,以下各產業(yè)部門中屬于第二產業(yè)的是( )。
A.采掘工業(yè) B.建筑業(yè) C.房地產業(yè) D.交通運輸業(yè)
33.當前,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主要有( )。
A.環(huán)境質量下降 B.交通擁擠、就業(yè)困難
C.城市數(shù)量過多 D.市場供應不足
34.政府對進出口貿易進行干預的手段包括( )。
A.出口補貼 B.關稅壁壘 C.非關稅壁壘 D.出口退稅
35.遵義會議后,成立了( )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A.張聞天 B.毛澤東 C.周恩來 D.王稼祥
三、公文實務題(本大題為單項選擇題。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題號下涂黑所選答案項的信息點,在試卷上作答一律無效。本大題共有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分。)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開發(fā)布天氣預報有關問題的
中國氣象局:
你中國氣象局《關于加強發(fā)布公眾天氣預報歸口管理的報告》(國氣發(fā)〔2011〕13號)收悉。
經國務院同意,現(xiàn)將有關問題函復如下:
一、為保證向社會公開發(fā)布天氣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的準確性,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服務,……
二、通過廣播、電視、電臺、報刊、網絡、媒體等手段向社會發(fā)布的天氣預報和災害性警報,一定要利用氣象部門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
國務院辦公廳(印章)
2011年5月1日
36.該公文正確的文種是( )。
A.復函 B.批復 C.指示 D.回復
37.正文中“你中國氣象局”的規(guī)范表達應是( )。
A.中國氣象局 B.氣象局
C.氣象局(中國) D.你局
>>>點擊下載:2014年江蘇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模擬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