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申論常見問題應答技巧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已經(jīng)結束,以2012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為首的地方公務員考試也將相繼展開。大部分省市會在每年上半年的3月份開始啟動公務員考試的報名工作。然后在報名一個月左右之后展開公務員考試的筆試工作。如果考生等到大綱、公告及職位表發(fā)布之后再開始復習工作,時間就顯得較為緊促。因此大部分考生會選擇在公務員考試開考之前的三個月開始復習備考,這也是近日公務員教材中心地方教材訂購量加大的原因。申論考試從層級和規(guī)模上講,分國考和地方考試,而國考對于所有地方考試具有綱領性作用,國考經(jīng)過十多年的探索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較為科學的考查模式,各地省考、較大市的單考以及事業(yè)單位招考都在題型和規(guī)范上對于國考有不同程度的追隨,只是在時間和閱讀量上略有不同,規(guī)律相同。
在申論答題上,很多考生容易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問題一:閱讀材料不精準,審題不夠仔細
眾所周知,給定資料是我們申論試題所占篇幅最大的一部分,材料的閱讀是申論作答的基礎,試題是我們閱讀理解材料的指針,但是部分同學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準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短時間內(nèi)提取的作答要點不夠精準,往往造成提煉出的要點不夠全面,有的同學甚至在審題的時候已經(jīng)審偏了,就更談不上“作答準確”了。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編寫小組專家認為,閱讀材料也是要一定的技巧的,不同的材料所應用的閱讀方法是不同的:第一,信息分類法。信息分類法是對材料所蘊含的信息按性質進行分類,看是屬于問題描述類的、問題分析類的還是政策表述類的,從而正確區(qū)分材料的類別和作用,建立對材料的總體認識的方法,通過認定材料是講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進而明確材料對應哪些問題,這是最直觀而快速的閱讀方法。第二,詞匯提示法。詞匯提示法是借助詞匯提示,把握材料中的關鍵和重要信息,從而認識材料的意義和價值。第三,節(jié)奏閱讀法。有些材料需要我們細讀,有些材料則沒有這個必要,畢竟我們的考試時間有限,比如一些數(shù)據(jù)型的材料我們采用跳讀法即可,數(shù)據(j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數(shù)據(jù)本身所要表達的觀點或要描述的事實,我們只需看材料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再比如一些案例型的材料我們可以采用快讀法,我們只需要著重去看該案例的主體、主體的處境、采取的措施、產(chǎn)生的結果以及由此得到的推論。第四,題文對照法。我們可以邊看題邊閱讀材料,這樣我們的閱讀會更加有針對性,也更方便我們提煉對作答最有價值的部分。第五,點畫圈注法。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標記出對于作答有關鍵作用的部分,這樣不僅節(jié)省考試時間,也更能幫助我們找準答題點,保證不會遺漏要點。
問題二:歸納概括高度不夠,對材料的的歸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描述
之所以說高度是歸納概括類試題的一項根本要求,其依據(jù)來源于“歸納概括”的本質。簡單說來,“歸納概括”就是要提煉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特質,而后再用凝練準確的文字將其表達出來的過程。從思維的角度說,就是從特殊到一般、從較小范圍的認識上升到較大范圍的認識、從較低層次的認識上升到較高層次的認識的過程。而這個上升的過程,則正體現(xiàn)出了高度所在。而絕大多數(shù)同學在歸納概括的過程中僅僅限于對一些材料實物的簡單描述,并沒有答出“歸納概括”的本質所在,顯然是得不了高分的。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總結如下技巧:第一,深入腠里,揭示實質。要從對問題本質的把握上,從體制機制的深度上將材料涉及的問題連根拔起,這就彰顯了答題者深刻的理性思維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對深度的挖掘正是這一招的關鍵所在。第二,提升層次,拔高結論。
問題三:沒有準確把握住材料所表達的意思,分析問題時脫離材料,觀點不明確
綜合分析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據(jù)所掌握的有關理論知識給予綜合、歸納,并進行科學的評價。很多考生作答思路很混亂,對問題的判斷沒有自己明確的觀點,也沒有一個正常的邏輯順序貫穿于整個答案當中。雖然有的考生答的要點很全,但是沒有清晰的作答思路和合理的作答順序,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也就找不到答案的要點所在,不知其所云,所以給出的分數(shù)仍然不高。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認為,考生要能根據(jù)材料和題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關基本知識或觀點。第一,注重聯(lián)系實際,材料歸納出來后,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做依據(jù)做出分析。第二,結合理論分析問題時,要盡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幾個點,答題時就要將這幾個點答全,每個點不需要展開太多,但要把基本要點說到。解答材料題時,尤其要注意層次和邏輯,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觀點一一羅列出來,便于閱卷教師找到要點。
問題四:提出的對策針對性不強,沒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對策擬制是公務員考試申論測查的重點之一。它要求考生不僅要具備從材料中發(fā)現(xiàn)并形成對策的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處理公文的實踐能力。很多考生對對策擬制束手無策,感覺無從下手。有的考生在考前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背景,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時脫離材料,對策很漂亮,但沒有和給定材料相結合的地方,毫無針對性;有的考生能大概列舉出幾條對策,但是對策的內(nèi)容卻很抽象,不夠具體,這樣的作答不深刻,不具備可行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其實,對策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或者有一定的來源,直接從來源中提取對策;或者有合理的依據(jù),通過對依據(jù)的觀點或做法進行引申、演繹形成對策。因此,考生的備考并非無的放矢,還是有章可循的。江蘇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編寫小組專家總結如下技巧:第一,明確給定角色。申論寫作的重要特點就是命題者預先都給了應試者一個確定的公務員角色。二,明確方案的針對性。也就是要針對問題提出方案,是指應試者所提對策方案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一方面對策方案應該與所給定材料的傾向性相吻合。另一方面對策方案要緊緊圍繞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問題,切中要害。第三,明確方案的可操作性。對于任何政府部門而言,對任何社會問題的一個對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善,如果沒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那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其一,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主體,即制定出來的方案由誰去執(zhí)行。其二,對策要有明確執(zhí)行步驟,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怎樣執(zhí)行。其三,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時效,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何時實施,也就是說,對策方案要認真考慮其時效性,它不是遙遙無期的許諾,而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其四,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的條件,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在什么條件下實施。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加強申論邏輯性
相關文章
在申論答題上,很多考生容易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問題一:閱讀材料不精準,審題不夠仔細
眾所周知,給定資料是我們申論試題所占篇幅最大的一部分,材料的閱讀是申論作答的基礎,試題是我們閱讀理解材料的指針,但是部分同學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準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短時間內(nèi)提取的作答要點不夠精準,往往造成提煉出的要點不夠全面,有的同學甚至在審題的時候已經(jīng)審偏了,就更談不上“作答準確”了。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編寫小組專家認為,閱讀材料也是要一定的技巧的,不同的材料所應用的閱讀方法是不同的:第一,信息分類法。信息分類法是對材料所蘊含的信息按性質進行分類,看是屬于問題描述類的、問題分析類的還是政策表述類的,從而正確區(qū)分材料的類別和作用,建立對材料的總體認識的方法,通過認定材料是講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進而明確材料對應哪些問題,這是最直觀而快速的閱讀方法。第二,詞匯提示法。詞匯提示法是借助詞匯提示,把握材料中的關鍵和重要信息,從而認識材料的意義和價值。第三,節(jié)奏閱讀法。有些材料需要我們細讀,有些材料則沒有這個必要,畢竟我們的考試時間有限,比如一些數(shù)據(jù)型的材料我們采用跳讀法即可,數(shù)據(j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數(shù)據(jù)本身所要表達的觀點或要描述的事實,我們只需看材料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再比如一些案例型的材料我們可以采用快讀法,我們只需要著重去看該案例的主體、主體的處境、采取的措施、產(chǎn)生的結果以及由此得到的推論。第四,題文對照法。我們可以邊看題邊閱讀材料,這樣我們的閱讀會更加有針對性,也更方便我們提煉對作答最有價值的部分。第五,點畫圈注法。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標記出對于作答有關鍵作用的部分,這樣不僅節(jié)省考試時間,也更能幫助我們找準答題點,保證不會遺漏要點。
問題二:歸納概括高度不夠,對材料的的歸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描述
之所以說高度是歸納概括類試題的一項根本要求,其依據(jù)來源于“歸納概括”的本質。簡單說來,“歸納概括”就是要提煉出若干事物的共同特質,而后再用凝練準確的文字將其表達出來的過程。從思維的角度說,就是從特殊到一般、從較小范圍的認識上升到較大范圍的認識、從較低層次的認識上升到較高層次的認識的過程。而這個上升的過程,則正體現(xiàn)出了高度所在。而絕大多數(shù)同學在歸納概括的過程中僅僅限于對一些材料實物的簡單描述,并沒有答出“歸納概括”的本質所在,顯然是得不了高分的。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總結如下技巧:第一,深入腠里,揭示實質。要從對問題本質的把握上,從體制機制的深度上將材料涉及的問題連根拔起,這就彰顯了答題者深刻的理性思維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對深度的挖掘正是這一招的關鍵所在。第二,提升層次,拔高結論。
問題三:沒有準確把握住材料所表達的意思,分析問題時脫離材料,觀點不明確
綜合分析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據(jù)所掌握的有關理論知識給予綜合、歸納,并進行科學的評價。很多考生作答思路很混亂,對問題的判斷沒有自己明確的觀點,也沒有一個正常的邏輯順序貫穿于整個答案當中。雖然有的考生答的要點很全,但是沒有清晰的作答思路和合理的作答順序,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也就找不到答案的要點所在,不知其所云,所以給出的分數(shù)仍然不高。
【突破技巧】江蘇公務員考試網(wǎng)認為,考生要能根據(jù)材料和題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關基本知識或觀點。第一,注重聯(lián)系實際,材料歸納出來后,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做依據(jù)做出分析。第二,結合理論分析問題時,要盡可能全面一些。材料涉及幾個點,答題時就要將這幾個點答全,每個點不需要展開太多,但要把基本要點說到。解答材料題時,尤其要注意層次和邏輯,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觀點一一羅列出來,便于閱卷教師找到要點。
問題四:提出的對策針對性不強,沒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對策擬制是公務員考試申論測查的重點之一。它要求考生不僅要具備從材料中發(fā)現(xiàn)并形成對策的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處理公文的實踐能力。很多考生對對策擬制束手無策,感覺無從下手。有的考生在考前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背景,這反而引起考生作答時脫離材料,對策很漂亮,但沒有和給定材料相結合的地方,毫無針對性;有的考生能大概列舉出幾條對策,但是對策的內(nèi)容卻很抽象,不夠具體,這樣的作答不深刻,不具備可行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突破技巧】其實,對策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或者有一定的來源,直接從來源中提取對策;或者有合理的依據(jù),通過對依據(jù)的觀點或做法進行引申、演繹形成對策。因此,考生的備考并非無的放矢,還是有章可循的。江蘇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編寫小組專家總結如下技巧:第一,明確給定角色。申論寫作的重要特點就是命題者預先都給了應試者一個確定的公務員角色。二,明確方案的針對性。也就是要針對問題提出方案,是指應試者所提對策方案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一方面對策方案應該與所給定材料的傾向性相吻合。另一方面對策方案要緊緊圍繞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問題,切中要害。第三,明確方案的可操作性。對于任何政府部門而言,對任何社會問題的一個對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善,如果沒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那就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其一,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主體,即制定出來的方案由誰去執(zhí)行。其二,對策要有明確執(zhí)行步驟,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怎樣執(zhí)行。其三,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時效,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何時實施,也就是說,對策方案要認真考慮其時效性,它不是遙遙無期的許諾,而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其四,對策方案要明確執(zhí)行的條件,即制定出來的對策方案在什么條件下實施。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加強申論邏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