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每日練習一
1.初唐的人們探究梁、陳、北齊的禍亂之源,往往歸咎于**的文風,并要求建立一種新的文風,以適應唐代大一統的政治局面,這無疑對初唐文壇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以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畢竟本末倒置。
上面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A.唐代大一統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文風
B.把文風不振作為封建王朝的亡國之因是錯誤的
C.把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有利于文壇的建設
D.把文風不振作為亡國之因雖不科學,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在辭書的編纂過程中,存在所謂“共識”問題。因而做出完全相同的釋義是可能的,但也是有限度的,絕不能用所謂的“共識”給自己的抄襲行為開脫。
這段話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在辭書編纂過程中,()。
A.出現完全相同的釋義是不可避免的
B.會出現一定數量的完全相同的釋義,但限度很難掌握
C.只要出現完全相同的釋義,就應視為抄襲行為
D.如果出現大量的完全相同的釋義,就不是“共識”,而是抄襲
1.D【解析】片段的第一句即表明了其觀點,即初唐的人們將**的文風視為亡國之因,對初唐文壇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第二句則委婉的指出這個認識是不科學的。故選D。
2.D【解析】片段中首先肯定偶爾的“共識”在辭書編纂過程中是可能的,但后句則強調“絕不能用所謂‘共識’給自己的抄襲行為開脫”。故選D。
